芒果体育奇观与人文 生态旅游兴

  芒果体育武隆,重庆唯一的旅游国际化试点区县,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旅游“三次创业”方兴未艾,如火如荼。重庆武隆喀斯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通过系统保护,曾经贫瘠的地貌,如今成为壮美的自然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得到体现。到2027年,武隆将基本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亿元。

  溶洞、峡谷、天坑、地缝、石林、天生桥……2007年,包括重庆武隆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武隆喀斯特包括芙蓉洞喀斯特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天坑喀斯特系统,遗产地总面积3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60平方公里。

  坚持保护优先、永续利用,走进重庆武隆区,见证一场溶岩与水的奇遇,以及在保护世界遗产的背景下,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武隆突出地质研学、生物研学、农耕研学、文化研学、国防教育等主题,着力打造“行走山水间·武隆大课堂”研学品牌。研发六大特色研学课程,与高校共建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乡村旅游学院、旅游产业研究院;仙女山树顶漫步营地跻身市级科普基地。去年,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建成开放,很受研学游团队欢迎。

  喀斯特就是溶岩与水的艺术,大自然的巨手在这里雕刻出得意的杰作芒果体育。乌江自东向西贯穿武隆全境,就好比一把利刃,把武陵山和大娄山劈成两半。可溶的、广泛分布的石灰岩被深深切割,流水逐渐把深厚地层侵蚀得千疮百孔,搬运、沉积、崩塌、再沉积,这才形成武隆数不胜数的峡谷、洞穴、天坑、地缝、孤峰……

  世界上已发现的口部面积最大的天坑、世界首个被发现并命名的冲蚀型天坑……特别是武隆的天生三桥,堪称“喀斯特杰作”中的“点睛之笔”。

  除了独特的人文历史,喀斯特系统还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喀斯特岩溶含水层支撑着地下丰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以武隆芙蓉洞为例,就发现了30余种洞穴动物。喀斯特地貌具有超乎寻常的美学价值,让当地居民通过发展旅游获得经济收益。

  重庆市出台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办法,武隆区编制完成一系列保护管理规划,确保武隆喀斯特的自然性、原真性和完整性。此外,武隆实施“司法保护令+司法协作”双重机制,成立世界自然遗产检察官办公室等,为遗产地保护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武隆区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合作建立国际岩溶科研基地,设立4个野外试验场,建成国内首个洞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通过生态修复,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近年来,武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实施13.4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1.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7.6%。

  如今,恼人的“石旮旮”成了旅游“金名片”。当地的喀斯特实景山水演出,已经上映了3800余场。2024年,常住人口不到40万的武隆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724.5万人次;每4个武隆人中,就有一个靠世界遗产吃上了“旅游饭”。

  武隆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平均海拔1100米。“过去这里种啥啥不行。”但也有优势:村子恰在城区、仙女山、天生三桥的中间。从最早的门票经济到后来武隆主打休闲度假,荆竹村兴起高山蔬菜、特色民宿等业态,2022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在重庆众多的区县中,武隆绝对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里不仅有雄伟壮观的天生三桥、奇幻瑰丽的芙蓉洞、重庆版的阿勒泰仙女山,还有震撼人心的《印象武隆》。而今,武隆再添新宠——中国·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它的建成开放芒果体育,无疑为这座旅游名城增添了又一不可错过的打卡地标。

  作为重庆首个以喀斯特地质奇观为主题的博物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约5800平方米,它不仅是一座展示自然之美的殿堂,更是集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是对武隆乃至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质奇观的一次全面梳理与展现,更是对自然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次深刻实践。

  武隆这片土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巴渝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地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都散发着浓郁的巴渝韵味。在一些古老的村落中,还保留着传统的巴渝民居,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干栏式结构、青瓦白墙等,展现了先辈们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理解。如今,武隆创新生态旅游模式,打造基于生态本底的更多国际化、时尚化、年轻化新场景。

Copyright © 2014-2023 芒果体育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黑ICP备12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