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文旅经济唤醒沉睡资源 李家石屋吃起“生态餐”走上致富路
芒果体育早春二月,平邑蒙山还未来得及褪去冬日的静谧,张恩菘的伴山民宿里便迎来新年第一波客人。从此刻起,沉寂了一冬的山林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这是我们公司第二年来此处举办团建活动,总结表彰2024年度销售先进,安排部署新一年的销售计划。”2月25日,在柏林镇李家石屋村,记者邂逅了国内某知名奶粉品牌鲁南地区负责人王先生。他说,山里空气清新,民宿环境优美,非常适合组织小型会议。
提起李家石屋村,当地人都不陌生。这个蒙山腹地的小山村,多年前就被列为省级贫困村。2018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李家石屋抓住机遇发展乡村旅游,终于迎来发展转机芒果体育。2024年,全村游客接待量超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较5年前翻了近三番。
从守着“金山”饿肚子,到全村人吃起“生态餐”,李家石屋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
曾经坐拥蒙山龟蒙景区壮美风光芒果体育,保存着完整沂蒙山区传统民居群落的李家石屋村,却因长期交通闭塞、耕地匮乏,老百姓一度过着清贫的日子。
“刚开始,因看不懂合同条款,大多数村民怕上当受骗,不敢出租自家宅子。”李家石屋村党支部书记卜祥峰回忆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提倡有条件的农户自主开办民宿、农家乐,没条件的,在村委会主持下出租老宅给外地人开发。
卜令娟今年36岁,是土生土长的李家石屋人。2023年,她响应村里号召,利用自家宅院办了利源农家乐。旅游旺季,一天接待40多桌客人,全家人从早忙到晚,还得找五六个帮工才能忙过来。辛苦换来的是回报,当年,农家乐的年营业额创纪录地达到50万元。
“我现在经营着9处四合院,有54间客房、3个会议室、1所青旅、1间酒吧和一块户外露营轰趴区,每年仅团队接待就有100多场。”谈到民宿经营,来自临沂的伴山民宿负责人张恩菘打开了话匣子,言语中充满了期待。
嫁到李家石屋的媳妇刘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以每年10万元的价格把老宅租了出去,爱人在外务工一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自己在民宿打工每月有四五千元的工资,全部收入加起来一年有20多万元,感到非常满意。
无独有偶,像刘华一样在家门口吃旅游饭的村民不在少数。卜祥东常年在景区出地摊,靠售卖地瓜干、山核桃、应季山野菜,一年也有四五万元进账。夏季旅游高峰,光在水边售卖游泳圈、玩具水枪,一天就能赚五六百元。
端着“生态碗”,李家石屋人也没忘记做好林区管护。如今,村内42处明清石板房、5公里原始惊天河谷、千亩野生板栗林,越来越成为稀缺的文旅资源。去年,李家石屋村全民表决通过《生态保护公约》,实施封山育林、禁伐禁采;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网格员队伍,每天在各自网格内捡拾垃圾、定期补植适合树种,村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2%,多年未见的赤狐、貉子等野生动物重现山林。
目前,李家石屋村共兴建特色民宿26处、农家乐10余家,连猪圈改造成的咖啡屋也成了网红景点,全村人都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李家石屋一跃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我们准备再打造24处民宿,进一步扩大景区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来此休闲度假,富农兴商。”卜祥峰指着远处一片老宅说,未来三年,村里将新培育10家“民宿+非遗”工坊,打造一处高山有机茶基地,让游客变创客、农房变教室、茶园变展厅。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每一块斑驳的石板都记录着村庄变迁,每一栋新生的民宿都续写着生态致富传奇,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在李家石屋铺展开来。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今年以来,平邑县以提升城乡环境品质为目标,牢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绘就城乡...[详细]
如何引领百亿级产业突破阶段发展瓶颈、实现转型新升级?平邑县仲村镇立足产业实际,审时度势,探索成立手套产业链党委,开启了联袂发展的脱...[详细]
省农担公司帮助解决资金难题,农产品统一使用“沂蒙绿源”品牌包装,销售并入临沂农发集团强大供应链,卞桥镇滩汪湖现代农业产业园。[详细]
5年间,村集体账面盈余从5.8元猛涨到85万元——临沂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
今年2月13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发布《关于2022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创建结果的公示》,平邑县被公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详细]